•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德华文章导读
> zh > news_view.php > 首页 > 生态观点 > 生态观点 > ---德华文章导读
旅游区治污性湿地景观生态构建
来源:本站 时间:2013-05-24  点击:13924

摘要:旅游区常规污水处理已不能满足景观生态要求,治污性湿地与景观生态设计的结合成为一种新趋势。从景观生态设计原则出发,探讨常熟蒋巷村旅游区生态湿地花园景观生态构建项目。项目运行后,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并具有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旅游区污水的景观生态处理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湿地;景观生态;旅游区;蒋巷村

中图分类号:X24,X37   文献标识码:A    

蒋巷生态湿地花园景观(作者供图)
Landscape Ecology Design of Treatment Wetland in Tourism Region
 DU Jiang-qiang,XING Bei-yan,ZHU Ling, ZHANG Ying,ZHANG Can-juan(Suzhou DeHua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215000,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onventional sewage treatment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ourism region, thus the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design with sewage treatment wetland is a new trend. Based on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design, a wetland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angshu Jiangxiang tourism region was constructed. When the system became operation, the water quality of effluent was stable, and reached level A of “the standards for pollutants discharges of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GB18918-2002), Meanwhile, the system produced good impact for landscape ecology.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provided a typical model for sewage treatment in tourism region which combines with landscape ecology design.

Key words: wetland; landscape ecology; tourism region; Jiangxiang villag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旅游业在质和量上均有迅速发展(阎雯雯, 2011)。旅游区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必须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而旅游区所产生的污水则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因为按常规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势必会造成与旅游区周边环境不相协调,破坏旅游区的整体美观及生态效应。

      蒋巷生态园作为旅游休闲的生态场所,同样面临着污水问题,并且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其日益发展的旅游业。景观生态设计与治污性湿地相结合为解决旅游区污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景观生态设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证人类、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空间进行设计(刘家明,2004;陆丽君,2006)。20世纪70年代源于德国的治污性湿地可处理多种污水。对治污性湿地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既可实现旅游区景观生态效果,又可实现污水处理。本文在分析蒋巷生态园整体旅游生态状况后,以景观生态为理念,以污水处理为目的,设计蒋巷生态湿地花园,以期为旅游区污水处理提供一些新思路。

1现状及目标
      全国文明村——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共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3km2。蒋巷村作为全国文明村,其发展历程贯穿着生态理念,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示范点。随着蒋巷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蒋巷村原有的化粪池+滴滤池+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设施相对比较陈旧,运行管理不便,缺乏景观生态效果。

      运用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及方法,设计并建设与旅游景观相协调的污水处理工程——蒋巷生态湿地花园,该工程融合了生态新理念、景观新思路和治水新技术,建造具有一定面积的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景观生态湿地,具有治污功能、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并与蒋巷生态园整体景观相协调。

2蒋巷生态湿地花园设计
      在注重蒋巷生态园整体景观、生态效果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设计原理及理念,结合蒋巷村生态园污水处理目标,设计出既有景观生态效果,又具污水处理功能的蒋巷生态湿地花园,设计主要分污水处理设计及景观植被设计两步。项目在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魏菲宇,2006):

      功能性原则:蒋巷生态湿地花园作为处理蒋巷生态园中生活污水的主要构筑物,污水处理效果是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功能性原则是首要原则。

      有序性原则:生态湿地花园的各种人工斑块和自然斑块以及廊道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进行排列,在发挥各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有助于旅客进行全面掌握。

      整体性原则:生态湿地花园作为蒋巷生态园的一部分,需要充分考虑生态湿地花园和蒋巷生态园的一致协调性,给游客带来整体景观效果。

2.1污水处理设计
      污水处理是蒋巷生态湿地花园的主要功能,其服务范围为蒋巷村生态园农家乐和商贸中心餐饮业生活污水,设计水量为150 m3/d。项目吸收德国先进的生态治水技术与理念,采用德华专利治水新科技(ZL200920298741.7),污水净化后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蒋巷生态湿地花园采用潜流型复合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沉淀池、垂直流生态滤床、水平流生态滤床、污泥干化滤床。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①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沉淀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并将颗粒物进行有效沉淀;②沉淀后的污水由提升泵输送到垂直流生态滤床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③经垂直流生态滤床后,出水流向水平流生态滤床,最后排入周边水体。污泥由提升泵输送到污泥干化床内进行风干干化,渗滤液回流到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图1蒋巷生态湿地花园污水处理流程图
 
2.2景观植被设计
      景观植被设计是蒋巷生态湿地花园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蒋巷生态湿地花园的景观效果。蒋巷生态湿地花园在植被设计上采取岸上一景,滨水一景,两个层次的景色相互衬托,相互呼应,相互融合,实现四季中有景,景中有四季。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状况及蒋巷生态园整体情况,选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表1中列举了蒋巷生态湿地花园的主要植物及其特性。
 

                                                               表1蒋巷生态湿地花园主要植物种类

类型
植物名称
科名
拉丁文名
形态、特性
乔木植物
红枫
槭树科
Acer palma tum
落叶小乔木,观赏价值高。较耐阴、耐寒。
银杏
银杏科
gingo biloba
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春夏翠绿,深秋金黄。
灌木植物
金桂
木犀科
Sweet Tea Olive
适应性强,比较耐阴,观赏价值、经济价值都很高的桂花品种
慈孝竹
禾本科
Bambusa multiplexLour.Raeusch
耐寒力较强,喜湿润的土壤,丛生,四季青翠,姿态秀美。
草本植物
美女樱
马鞭草科
Verbena hybrida Voss
花色丰富,色彩艳丽。喜阳光,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
蛇鞭菊
菊科
Liatris spicata
茎基部膨大呈扁球形。花红紫色。花期夏、秋季。
黄金菊
菊科
Perennial chamomile
羽状叶有细裂,花白色,花心黄色,夏季开花。全株具香气。
毛鹃
杜鹃花科
Rhododendron pulchrum
耐寒,怕热,耐半阴,花时烂漫似锦,万紫千红。
大花酢浆草
酢浆草科
Oxalis bowiei
不耐严寒,喜凉爽气候。花期夏季,花玫红至玫紫色,观赏性强。
车前草
车前草科
Plantago depressa Willd
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具有药材功效。
水生植物
再力花
竹芋科
Thalia dealbata
喜温暖水湿、阳光充足,不耐寒。植株高大美观,蓝紫色的花朵素雅别致。
黄菖蒲
鸢尾科
Iris pseudacorus
花色黄艳,观赏价值极高,适应性强,喜光耐阴,耐潮湿。
德国鸢尾
鸢尾科
Iris germanica  
抗寒力极强,一年四季都能在吸收水体污染物方面发挥出色功效。
 

 

 

 

 

 

 

 

 

 

 

 

 

 

 

 

 

 

 

 

 

3景观生态功能剖析

3.1治污功能
蒋巷生态湿地花园于2011年3月10日开工建设,6月开始试运营,9月开始正常运营。项目采用垂直流生态滤床和水平流生态滤床相结合,加强了硝化反硝化作用,比单一人工湿地具有更好的TN去除效果。常熟市环境监测站2011年9月5号的水质监测报告显示(表2),目前运行阶段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其中CODCr去除效率达到97.9%,SS的去除率达到95.3%、BOD5和NH3-N的去除率更是达到了99.3%和99.6%,生态湿地花园污水处理效果显著(表2)。
 
表2蒋巷生态湿地花园处理系统进出水水质
 
项目
CODCr
SS
BOD5
NH3-N
TN
TP
进水(mg/L)
422.3
126.7
261
5.61
6.23
0.61
出水(mg/L)
8.7
6.0
1.8
0.02
1.38
0.12
去除率(%)
97.9
95.3
99.3
99.6
77.9
80.9
年削减量(t)
22.6
6.61
14.2
0.31
0.27
0.03

 

 

 

图2蒋巷生态湿地花园垂直流滤床图 

3.2生态功能
      蒋巷生态湿地花园采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材质,基本上不使用油漆等对环境、生态有较大影响的材料,处理池采用青砖,路面选用青砖与面包砖,围栏采用竹篱笆,平台和湿地亭采用防腐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建筑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证地上地下的物质流通。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的基础上,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各种类型的植被、滨水景观(图3)。乔、灌、草的立体植被空间为昆虫、小爬行动物及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丰富的滨水植被则为水系生物提供一个多样立体的栖息空间,丰富的植物、动物群落为蒋巷生态园增添了生机。

 

图3 常熟蒋巷湿地

3.3景观功能
      蒋巷生态湿地花园紧邻生态园渔区,在整个水系上疏导并拓宽了景观水域,在整体景观和植物配置上相互契合。植被采取岸上一景,滨水一景,增加了滨水观赏区植被的层次感,提高了观赏性。植被所营造的生态系统,吸引众多小型动物,如蝴蝶、蚂蚱、蜻蜓等,使得蒋巷生态湿地花园更具有观赏性。

4结语
      常熟蒋巷村生态湿地花园对旅游区污水能够进行有效处理,所采用的潜流型复合人工湿地可高效去除COD、SS、TN等,污水处理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蒋巷生态湿地花园融合了生态新理念、景观新思路和治水新技术,从而使其具有治污功能、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为旅游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颖的景观生态方法。

参考文献
刘家明. 2004.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J].人文地理,19(1):82-85.
陆丽君. 2006.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J].山东林业科技,(5):65-67.
魏菲宇. 2006.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的思索与实践[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326-329.
阎雯雯,毛志睿,赵超,等. 2011.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探析-以大理市洱源西湖旅游区为例[J].江西科学,29(2):219-227.

收稿日期:2011-11-10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0672)
作者简介:杜建强(1967—),男(汉),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扬州大学毕业,从事生态治水、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及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工程,获得多项国家专利。E-mail: info@dehua-eco.com
通讯作者:朱凌。E-mail: jojo860830@126.com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