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德华文章导读
> zh > news_view.php > 首页 > 生态观点 > 生态观点 > ---德华文章导读
以水环境治理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的建议
来源:本站 时间:2013-05-24  点击:8285
中国苏州以东方水城而举世闻名,42.5%的水域面积彰显了苏州水文化的特色。在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充分做好开发水、利用水、保护水、洁净水、发展水的“水文章”,助力“三区三城”战略目标,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载“州”之水:苏州水环境治理的现实困惑
近几年来,苏州在治理水环境方面虽然采取了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苏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多雨,雨水冲刷地面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并且混杂了空气尘埃、动植物尸体、地表固废的径流,沿坡岸道直接流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
 
(2)虽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换水、清淤、膜处理、曝气增氧、纳米气泡等工艺,但水环境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治污能耗高,易形成二次污染,政府用于治理的资金反复消耗,绩效不高;
 
(3)环保行业门槛低,市场杂乱,不利于环保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从而也不利于具有高技术的环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政出多门的“九龙治水”现状凸显:水务部门对水量的管理、环保部门对水质的管理、建设部门对水景的管理,尚未形成统筹协调的合力,不利于整体改善苏州水质性缺水的现状;
 
(5)城镇污水处理厂大量尾水排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相当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水),进入自然水体,更加剧了苏州水质性缺水的现状;而星罗密布的河道等水体,因多年来污染物的累积,又丧失了净化功能;
 
(6)所建设的湿地带,仅注重景观的营造,未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发挥湿地的调、蓄、赏、用、净的生态净化功能。
他山之石:从污染治理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德国模式
运河众多、河网密布的德国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环保产业(尤其是污水治理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为苏州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莱茵河曾因水质恶化,被称为“欧洲下水道”。德国从1980年到2005年,莱茵河流域治理投入了近300亿欧元,同时鼓励大型制药、化工以及中小型环保企业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如德国拜耳公司将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出售给其他国家,成为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目前,莱茵河中的有毒物质减少了90%,成活鱼种63种,并出现了曾经绝迹的鲑鱼。
 
莱茵河水环境修复的成功案例表明,危机可以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契机。只要政府高度重视,总体谋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开发和推广新颖环保技术,就能在污水中捕捉到商机,促进新兴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异军突起,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德国产业结构趋向于绿色转型,主要表现为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无烟产业”比重上升。2012年1月31日,德国环境部发布的《德国环保产业报告》显示,德国环保产业已成长为年产值达760亿欧元,占世界环保产业贸易额的15.4%,就业人数近200万,近80%的环保产业生产领域为研究和知识密集型的支柱产业之一。德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德国的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90至2010年间,德国的单位GDP能耗下降38.6%,单位GDP原料消耗下降46.8%,大气污染排放下降56.4%;80%的建筑垃圾,63%的生活和生产垃圾,实现循环利用。
 
德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说明,科学的产业政策可促进国家、地方和企业合作,实现环境治理、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和公众满意的“多赢”。在德国, 中小企业在环保产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据统计, 德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他们为国家提供了60%以上的税收, 65%的就业岗位和50%的GDP。在新兴的环保产业发展与升级进程中,德国坚持保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构建反垄断利益机制,扶持中小环保企业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德国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做法,对于苏州推进水环境治理,做好环保产业这篇大文章,是很有参考和借鉴作用的。
 
表一:2010年德国与中国部分地区环保数据比较

 
GDP
(千亿元)
地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
环保产值
(百亿元)
人均环保GDP
(百万元/万人)
德国
288.20
35.7
0.778
8175.1
66.12
80.8797
中国
397.98
960
26.88
137000
100
7.2992
江苏
40.90
10.26
1.7
7866
30
38.1388
苏州
9.17
0.8848
0.376
1046.6
6.5
62.1058

图一:2010年德国与中国部分地区GDP与环保产值对比图

 

图二:2010年德国与中国部分地区人均环保GDP对比图
 
以上的图表表明,德国治理水环境、建设生态产业的样本对于苏州实现环境治理、产业升级、推进“三区三城”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苏州向德国学习借鉴环保产业发展经验是可行的,而且潜力巨大,前景宽广。
 
 绿色发展:水环境治理给力“三区三城”建设
2010年末中国“十二五”规划将节能环保列为七大战略之首,未来五年,生态环保产业链升级,将迎来黄金发展期。2011年至2015 年,中国环保投资达3.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7%-8%。绿色和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国家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苏州大市水利建设累计投入将达470亿元,“两河一江”整治投资达50亿元,苏州生态环保产业正处于黄金机遇期。
 
如何学习借鉴德国经验,一手抓好苏州水环境治理,一手做强苏州环保产业,推动苏州“三区三城”目标的早日实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水环境治理为契机,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实现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
    打造生态环保产业群,既能有效解决困惑已久的水污染问题,防止生态问题成为影响苏州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又能在环保企业中形成集群发展的氛围。若此时苏州环保、水利部门运用宏观政策,引导发展经验成熟、高效稳定、运行维护费用低廉的环保技术模式;推广“以奖代补”政策,形成以中小型环保企业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外商融资的新型高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将为实现生态环保产业年产值千亿元夯实基础;进而有效推进 “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的建设。
 
    2做好苏州水文章,利用苏州“天下湖城”优势形成水环境旅游的品牌。
    苏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作为“东方威尼斯”,2011年旅游业收入高达1200多亿,国内外游客总人数7500多万人次,但人均逗留时间却不到两天。若在水污染治理的同时,实现水环境的生态化、资源化和景观化,并以生态环保产业撬起文化旅游业,让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成为现实,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定能实现在往年的基础上旅游业产值翻倍的目标,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常熟蒋巷村的湿地花园在实现治污的同时已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3以科学发展的思路正确对待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苏州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在工艺前端进行源头控制,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其次防止过度开发及消耗资源,提高资源回用率,如奥迪工厂水闭路循环大大节约成本促进经济增长;最后要对污染予以正确处理,选择高效、低能耗、无二次污染、景观效果好的生态工艺,如张家港双山岛生态湿地工程、阳澄湖莲花岛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这些途径必然会营造良好的居住、人文与自然环境,推进实现“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
 
作者简介:
      冈瑟·盖勒(Gunther Geller)先生,生态专业博士,德国生态湿地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德国生态工程协会主席。从事生态湿地及综合水处理工程研究20余年,是德国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实践的领军人物之一,2008年权威发布德国人工湿地国家标准,主持两年一届的世界生态大会。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机理和应用,在生态工程、湿地建设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方世南: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专家咨询团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