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观点转载
> zh > news_view.php > 首页 > 生态观点 > 生态观点 > ---观点转载
《苏州日报》 让湿地系统为生态苏州加分
来源:本站 时间:2016-04-18  点击:3311

 2016年4月8日《苏州日报》A06 时评 

 
□王伟民
 
  “旱涝急转”现象在国内多地出现。连降暴雨,有的城市就会“看海”;反之,供水就会出现危机,农业生产就需要抗旱。可喜的是,这样的现象在苏州基本不会发生。因为苏州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湖河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约占苏州总面积的40%,“天生”具备海绵城市的特质,雨水留得住、排得出。
 
  基于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苏州计划在3年内打造全国最大的湿地群城市,顺理成章。近年来,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在苏州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全市已认定市级以上重要湿地102个,以太湖、阳澄湖和长江湿地为核心,形成了较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之于生态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苏州为啥时不时有不知名的鸟类出现?这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不断改善,应当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湿地可以分成自然的和人工的两大类。湖河及其滩涂是自然湿地;水稻田、人工湖泊是人工湿地,都能够丰富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调节气候,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功能,只要规划合理、设计科学,就很难说谁高谁下。譬如,张家港市的暨阳湖生态湿地公园,就是“无中生有”,巧妙利用了建设取土的挖废地而建成的湿地,目前该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一大生态景观,普惠当地居民。又如,在相城区的莲花岛与吴中区的金庭镇,地方政府积极引入先进的人工湿地技术,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与生态湿地建设相结合,既妥善处理了生活污水,又建设了环境优美的人工湿地,做到了功能与环境的双赢。
 
  湿地系统好处那么多,但要防止不切实际盲目建设,陷入种种误区:一是规划建设“拍脑袋”不分地域和条件;二是景观设计形式化“想当然”;三是游憩活动城市化,偏离湿地公园的本义。相反,让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建设等相结合,顺其自然,成为生态苏州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是长远之道。
 
相城区莲花岛生态湿地  2012年10月摄
 
吴中区金庭镇柯家村生态湿地  2016年4月8日摄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