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公司动态
> zh > news_view.php > 首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动态
《苏州日报》“创新者说”刊文-- 深耕湿地技术创新专注提供“生态的水”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2-14  点击:3502

 一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将会使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更需要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今日《苏州日报》B02版的“创新者说”分享了德华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创新理念、创新历程、创新思考。

原文如下:

       生态的水,即水中拥有养育生命的物质。相对于大规模工业化污水厂处理的水,用智能科技湿地这种生态的方式进行水处理,可以提供生态的水、接近自然的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水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对水质本身的要求外,对水体生态性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它将成为未来智能科技湿地水处理实现的重要功能之一。

  将德国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引进中国,改善中国水环境、修复河湖生态是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创立时的初心。“德”,是德国的技术,“华”,是中国的文化,德国技术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的结合,这在当时是一种原创,也是致力于将德国四十多年生态工程技术与理念应用于中国河湖治理的体现。

  2009年,德华生态在一片怀疑声中将德国先进的智能科技湿地技术本土化,在阳澄湖莲花岛上开创了苏州第一个农村生活污水采用智能科技湿地治理的样本。接着,太湖边相继出现了多个利用村里的边角地建设的智能科技湿地,让原来杂乱废弃的土地,变成一片片生态花园,一边产生生态的清水,一边成为大家都爱逛的生态游园,既解决了污染问题,也改善了人与生态的关系。从不相信到认可,太湖边的吴中区北港村德华生态处理湿地设施在去年“六五世界环境日”,还迎来了栗战书委员长等一行的调研。

  正如德华生态提出的价值观“简单、专注、自然而来”,当德华人与德国专家专注于用模拟自然的方式解决一个个水环境问题时,商业机缘就自然降临了。

  2012年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提出了用生态方式进行污水厂尾水提标的需求,但彼时化工园区污水厂处理厂尾水用智能科技湿地工艺提标国内尚无先例,德华人凭借着对品质与创新的孜孜追求,果断进入这一领域为客户提供设计施工运营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技术突破。江苏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评价这一技术具有“首创性、突破性和唯一性”。该项目运营至今,水质稳定达标并持续不断产出生态的水。

  2017年,面对黑臭河道治理市场“反复治、治反复”的市场乱象,德华生态创新商业模式,提出了“对赌”治河,治好按绩效付费、治不好退回已收的费用。敢为人先的昆山周市镇接受了这一模式,将“久治不愈”的珠泾中心河委托德华生态治理。德华人依托多年在智能科技湿地领域积累的经验,深入河道现场,摸排管网,检测水质,研究污水与河道的关系,深入百姓家中调研河道周边住户遇到的问题。历经8个月的艰苦攻坚,珠泾中心河最终实现了“岸绿水清、鱼翔浅底”的目标。由于最终出水的生态性,这条河道现在成了鸟的天堂,不仅白鹭、夜鹭、鹡鸰、翠鸟飞回来了,甚至秧鸡和野鸭也来做窝筑巢。河道里更有鲫鱼、鲢鱼等自在生长,绿水蓝天,生机盎然。专家说,珠泾中心河的生态治理,人没信,鸟先信了。这是对德华人做生态的最好肯定,生态的水才能带来健康的生态环境。2018年12月的比利时水环境领域专业杂志《水利工程》(Aquara-ma)和2019年11月的《学习强国》平台都分别报道了该项目。

  “学习借鉴,自主创新”是德华生态持续发展的驱动。12年来,公司取得了湿地领域专利32项,承担了国家、省、市级湿地相关课题研发十多项,成为了全球湿地科技协会(GWT)中国区唯一会员单位。未来,德华生态将仍旧保持初心,在生态之水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与尝试,依托中德间的生态技术交流,走向更广的领域和更大的市场,创造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苏州”样板!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