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员工观点
> en > argument_view.php > 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 > ---员工观点
“和风雅致培训心得”——园林设计院 殷盛华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8-20  点击:7222

       1.背景概述

      日本地产商进入苏州开发的项目的相对比较少,不管是在住宅还是在综合体。
 
      和风雅致是日本地产进入苏州的第一个住宅地产项目。
 
      小区被植物环抱,掩映在繁忙的现代大道旁的深处。整个小区风格简约朴素,强调内敛低调。在小区里,你可以完全感受到日本住宅小区的特质。虽然日本土地狭小,寸金寸土,但是他们似乎已经形成了在小土地高密度下做景观的模式,有效利用场地的每一寸空间,哪怕是门厅前、车库旁等都是精心布景的地方。之前在外国译本里看到,欧美国家学者都喜欢把日本这种景观风格叫做“CUP GARDEN”,也就是“盆景式景观”。盆景式景观的观点:有树必修剪,有树必有石。他们以植物、山、石、水、土为素材,融合了盆景的美学的概念,经过构思设计和加工,呈现给我们把大自然都浓缩进小小的景观之中,方寸地却如“密可成林”,有“可居可游”的意境。
 
      2.培训阐述
      这是我们第一阶段培训课程的第二个节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实地参观考察,第二个部分是分组分人员准备资料做重点分析交流,第三个部分杜总为我们进行总结和展望。
 
      3.培训感受
      在三个部分会议和交流中,我们彼此交换了很多心得感受。除了一些知识的补充和系统的梳理外,总结起来还有三点体会:
 
      1)纵向体会
      杜总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定位,以中国传统风水的角度,强调遵循自然法则的核心思想,为我们重新从新的角度分析了大师的设计思想,并且更好的阐述了自己感受。特别形象地是引用了德国和意大利边境的阿尔卑斯山区的拍摄图片,把自己切身体会与我们一起分享,追寻自然选择生物生态群落的美好实景和风雅致城市山林的造景风格统一在一起形象又具体。杜总在模拟和还原设计案例的过程,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并不是只是一种导向的揣测,因为,在细细体味和风雅致小区后,我可以充分感受到为什么记得这个景如画,如诗,这种氛围的营造应该都会有一些日本文化原始的启蒙或者社会很深的背景影响了。
 
      所以在准备第一份资料时,我发现日本人对现代住宅的研究,比我们要早很多年,认识也深刻的多。日本在二战后以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轴心进行发展,所以在70年代的时候,成了“公害先进国家”。由于缺少生存的天然资源,国土狭小,人口又多,日本对环境的反应要比我们其他国家要来的敏感。所以的确从7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们只要去过日本的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深入人心的,日本人在全社会规模上已经建立起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与这种生活方式变革密切相关的就是居住模式的变化。他们在80年代就倡导环境共生住宅区——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参与式民主基础之上的居住体。
 
      这样说来,撇开古代不谈,日本民众重新认识这个的程度和发展却比我们深刻的多。由此可见,杜总所强调的这些尊重自然法则的生态平衡的的基本定律,是很多先进国家已经在努力实践,并且具有普世意义的。
 
      2)横向体会
      首先和同事们一起准备材料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加深了很多感情。在彼此介绍的过程中,看到很多他们在这个案例中结合自身的经验,分享给我们大家的很多细致的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解释。
 
      特别是环境景观组的赵志高组长准备的关于排水设计的部分,准备的非常充分。为我们列举了很多和其他小区的同类对比,而且谈了很多自己在设计产业园积累的经验和感受,特别是手绘图,给我们做分析,让我一下子不但对他讲解的部分兴趣盎然,而且显示出他这种积累的厚实和诚意。他整理的这部分是对我这种非这种专业人员的一个很好的知识培训。
 
      其次我们景观施工图组的张杰伟组长,准备了更加详细的材料,几乎主要的景点的技术要点,都准备了图片和文字分析。杰伟扎实的实践功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从一个石头的铺地到一个木平台的材料,一直到停车位的挡车石距离。即使不是这方面的关注者,以后也会有意识地关心到生活里这些景观细节的吧。
 
      再次,黄少滢的资料准备的舒服干净,清晰,是大家准备的资料里最注意排版细节的同事。相比之下,我在准备时候,忽视了这点。还有......
 
      这些都是他们的不同的优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有时候一些东西,模仿是一种基本的上升方式,但是意境是一个真的玄的奥妙。就像哲学,你通就百通,你领悟不到,就是不会体会。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厚重的时间沉淀的。
 
      3)衍生体会
      从大家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到居住区就像城市的一个基质细胞,是展现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载体,也最能折射出社会的基本文明程度。而我们的住宅的景观是人与自然相容的载体,我们国家地广人多,我们的环境景观的塑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需要我们作为接近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有责任引导和坚持把广大的资源还给消费者,让居者不但有其屋,还要有其景。景观的环境也是我们“心境”的体现,只有用心来做景观,使用者和观赏者就一定能体会到我们的“心境”。
返回新闻列表